东林书院---江南人文荟萃之地

东林书院---江南人文荟萃之地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8-07-13 * 浏览 : 657
                    东林书院---江南人文荟萃之地
    说起书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即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善化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位于今江西庐山)、嵩山书院(位于今河南登封)以及应天书院(位于今河南商丘)。其实东林书院,亦是中国著名书院之一,虽然创建历史较晚,但名气却不输以上四大书院。
    东林书院亦名龟山书院,坐落在无锡城区东门苏家弄内,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院之一,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东林书院的创始人是北宋著名学者杨时,号龟山,因讲舍前临清溪,周围古木从秀,深得庐山东林寺之胜,杨时故将书院命名“东林”。
   东林精神
    东林书院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东林精神,它和由东林书院走出的读书人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至赞誉。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一个重要的政治集团,东林党人因东林书院而得名。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也有人因为他重建东林书院而叫他“东林先生”。高攀龙,字云从,存之,别号景逸,与顾宪成并称“高顾”,此两人是“东林党”的领袖。
     1594年,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被罢官回乡。顾宪成等人捐款重新修复东林书院,顾宪成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贸才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当时人称“东林八君子”。自1604年起,顾宪成与顾允成、高攀龙等在书院讲学,顾宪成首任东林书院主讲,每次讲学都有数百人听讲。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为匡正时弊进行不屈的斗争,成为一种有影响的进步政治势力。
     阉党魏忠贤一派污蔑顾宪成一派为“东林党”,视为政敌、仇佳淮,于是一手炮制冤案,明熹宗颁发了尽毁天下书院的诏书。天启六年(1626)四月,除道南寺外,东林书院被强行拆毁,但东林学派的人们并没有屈服。虽书院被尽毁,不少人依然“日趋书院旧址,讲学不辍”,表示对阉党额藐视与抗议。
宗祯即位后,东林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御史刘士佐请旨修复天下书院,获诏准,各地书院相继恢复,东林书院在宗祯六年(1633)得以修复。
   走进东林
    东林书院上悬“东林书院”匾额,门联为“此日今还再,当年道果南”。东林书院布局采用“左庙右学”,左边为祭祀用的燕居庙、三公祠、道南祠等;右边丽泽堂、依庸堂,再得草庐、晚翠山房等为讲学之所,另外还有藏书楼等。院内古树成荫,池中碧水荡漾,粉墙黛瓦,小亭长廊,散发着浓郁的书香。
东林书院石碑坊是书院的标志性建筑和象征。石碑坊位于东林书院中轴线的入口处,是三间四柱五楼式的大型碑坊。坊的正面题字“东林旧迹”,后面题字“后学津梁”,反面雕刻着双龙戏珠、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等象征吉祥福瑞的图案。
    东林书院依庸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堂名取自儒学经典《中庸》之意,是东林书院的主体建筑。明天启五年(1625),被阉党魏忠贤强令拆除,宗祯二年(1629)下旨修复。依庸堂被称为“南国杏坛”当年各地赶赴东林书院讲学的学者,在大会开始前都会齐聚依庸堂,相互对揖交拜,举行讲学礼仪,场面热烈隆重,是东林书院的学术象征,因此有“脚迹得入依庸堂,人身一大幸事”之美誉。东林领袖顾宪成所撰的那副著名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悬挂在依庸堂内。
    东林书院内陈列着东林党人的遗墨、文稿以及新近出土的明代遗物,这为研究东林党人的事迹、思想学说,以及东林学派对明清文化、书院文化的影响提供了宝贵资料。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