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与“吴”性

无锡与“吴”性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6-10-13 * 浏览 : 716
无锡与“吴”性
    和其他姓氏自中原向外迁移不同,吴姓是一个发源于南方,然后向北方发展进而遍及全国和海外的姓氏。
    吴姓的主要来源是姬姓。这就要说到周朝的老太王古公  父了。古公  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泰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历。按照周人的传统,只有长子可以继位。然而,老太父最喜欢的却是老三季历。
    这时出现了感人的一幕:泰伯和仲雍知道父亲喜欢弟弟季历,居然离家出走了。从陕西岐山一路南下,来到了当时还没有开化的吴越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无锡一带。到了那儿以后,兄弟俩就按照当地风俗来生活了。什么风俗呢?纹身、断发。中原汉人是不能剪发的,但是他们按照当地的风俗把头发剪断了,这等于自绝希望:他们已经变成蛮族了,就不可能继承王位了。季历于是就继承了王位,是为周季王。后来,武王克商,周朝建立,泰伯和仲雍的后裔都受到了周王朝的表彰。其中有一对兄弟,一个被就地封在了吴地,也就是今天江苏无锡一带,子孙以吴为姓;而另一个被封到了虞,就是今天的山西平陆一带,他的后代也就有改姓虞的。所以,姓吴的和姓虞的一般认为是可能有血缘关系的。
    无锡至今有泰伯墓遗迹。泰伯墓,又称泰伯墩、吴王墩、皇陵,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郊风景秀丽的鸿山。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吴郡太守糜豹督办,把吴王墩扩建为皇陵,墓呈圆弧形,全由青石砌成罗城茔门和墓墩、墓碑。泰伯墓座北向南,依山而建,占地约三亩。据《三让王墓志》载: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正式策封泰伯为“三让王”。御制至德碑,并在罗城茔门月台下三十步,建造了让王祠殿,殿中供穿帝王冕服的泰伯塑像,赐王家礼乐具祭祀,并派百户守墓,于晋陵太守殷师领焉,其时墓地广为三十多亩。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诏礼部尚书韩太冲,再次扩建泰伯墓、门、殿等,御赐金香炉、花瓶、香盒器皿,永远供作祀用,还增添道士一名。贞观二十年(646年),以泰伯六十五代孙吴世伟为附马,赐田千顷充祀。
    故而,泰伯墓堪称是江南第一古墓。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果说黄山是以“奇松怪石传四海”;庐山是以“匡庐奇秀甲天下”,那么,鸿山则是以“泰伯至德闻九洲”。
  泰伯墓景区内有雄伟的石碑楼、高矗的仰止阁、小巧玲珑的御碑亭,还有明代建造的月牙池和四棱碑。鸿山十八景,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令人留恋忘返,为古今寻根访祖、观光旅游之胜地。
  泰伯三让王位,从陕西来到荆蛮之地无锡梅里,筑泰伯城,建句吴国,创吴文化,江南社会从此由原始走向文明。泰伯是开化江南的始祖,吴文化的创始人。“西有黄帝陵,东有泰伯墓”足见泰伯的历史地位。
                                                            (张莉编辑)

友情链接

更多